1.汪涵《有味》
有
《准点的星辰》
最静的时候,都听得到外面花瓣落地的声音。我认识一个人,就有这样的静。找到他, 你心里需要好大的一片旷野,他远离城市,一生只做一件事情。
那是在沩水河空旷的北方,出长沙,过湘江,往北80里,用半个小时抵达沩水河边,那里有湖南最平凡的风景,那些固定的砂石场,那些放满了水牛的河滩,很多摩托都在大堤上突突地开,旷野里出现一个小镇,那里叫做靖港。从那个刻了字的麻石牌坊下走进去,假如兴致好的话,还可以走过旁边那个菜园,那里有淡黄的南瓜花在喝露水,丝瓜藤上爬满瓢虫,沿着巷子走上个200米,他就在那里,一间狭长幽暗的小屋,他就在那里做木头的称枰。
等到天黑的时候,他会为自己点一盏灯,在那里把细细的秤杆提起,一头压着河港的水声,一头压着小镇细碎的吃饭声。
他是个做称枰的手艺人,明天,总有人会从他这里取走新的称枰,他们会离开靖港,去集市卖菜,去村落收粮,他们很快乐地干着这些琐碎的小事情,卖粮人会和买主一起嘿哟嘿哟把新碾的大米抬上秤,拿到了钱就高兴地坐在地上擦汗,那些卖鸡的把鸡吊在秤在看它们扑腾,把秤尾好不容易压下去了,还揪着鸡冠子给顾客看,说这鸡都是吃稻谷长的,算是土鸡。想家的时候,晚上用一碟香干碰一碰想家的念头,甜时唱两句长沙腔,苦时花掉两个小钱,买酒,或者打牌,然后拉灯,叹口气睡觉。
这些人最后都成了异乡人,他们有的人不。
2.汪涵新书 有味 全文
不错的书。
9日,汪涵携《有味》亮相当天开幕的2010年度北京图书订货会,与白岩松、陈丹青和梁文道参加广西师大出版社举办的“书生四人谈”活动。礼帽、黑框眼镜、灰西装,汪涵越来越“有型”,但他骨子里越来越散发旧时文人的风韵,不娱乐,很深沉。
童年的小物件,温暖
《有味》写到长沙城附近一座时间凝固的小镇靖港,这是一本汪涵的生活笔记。起初汪涵是去那里散步,次数多了,便置了房,常去小住。靖港有都市没有的节奏,有靖港香干、古琴、木盆、鸡毛掸子,汪涵向当地的手工艺人学做这些东西,《有味》这本书里,多是他“辛勤劳作”的照片。
“我的工作非常繁华,每天是灯光、音乐、掌声,人特别飘忽;可当我走在靖港,跟手工艺老人家聊天的时候,我觉得回归了。”汪涵说,曾经洗澡用的大木盆没有了,也很少见到鸡毛掸子,杆秤被电子秤取代,“我们的童年有许多这样的小物件,它们给我们温暖,那就是乡愁,是我想写的东西。”
3.汪涵写的那本新书《有味》怎么样
来自: 老稻 有味的评论
汪涵,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,也是我一直以来颇为喜欢的一个人。喜欢汪涵,是因为他幽默又不失稳重、成熟又不失童真、睿智又不显锋芒、博学又不过死板、多才又有一技之长。如此多珍贵地优点集于一身,怎么能叫观众不喜欢呢?
前些日子看《天天向上》,听说汪涵出书了,书名是《有味》。有味?汪涵本身就是个很“有味”的男人,这样一个“有味”的人写“有味”,应该更有味吧?看完节目,便迫不及待地在当当网上订购了此书。等书一到,满怀期待打开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页——
封面很简单,只有一张汪涵的特写照片,一如既往的深邃成熟,小胡子也依旧如往日般透射着睿智与敏捷,那副没有镜片的眼镜也是一样彰显着顽皮与童真,但除此之外,便再也寻不着别的了。就连该有的书名也没有。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意外。翻到扉页,又收获了另一个意外。按理说,作为新一代娱乐节目主持代言的汪涵,应该有一长串诸如此类地头衔,但在他的介绍里只有一个“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”。数十个字孤零零地占据着大块的纸面,显得有那么些“突兀”。可看着看着,却又感觉是那么的融洽与和谐,多一个字多了,少一个字又太少。也许,有人会说汪涵是标新立异,但如此的标新立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。况且,在那数十个字里,我看到的是另一个人生的境界——生本虚空,再多的华冠加冕也是枉然。
细细地看了内容,从《靖巷香干》到《鸡毛掸子》,再到《扇骨》,每一个主题都平平常常,简单如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什,在汪涵的笔下便如“鬼神附体”,没来由地沾着仙气,有了自己的思想与灵魂,兀自在汪涵的笔下诉说着自己,还有涵涵的有味故事。
有味,不是简单的概念,而是一种单纯的感觉。也许,我们已经忘记孩童时期的自己,忘记了曾经摸爬滚打的小伙伴,也忘记了游弋着鱼虾的小河和生长着松柏的大山……这些透着灵气与纯真的经历已然从某些人身上抹去,不再被记起,而成为“过去式”,如一张黑白照片兀自在墙上寻找自己在主人生活之外的位置。当一切悄然流逝之时,不管我们怎样想要去回忆,去抓住,断然是再也寻不到半点来时的痕迹。
有些物件,一旦遗失了,便再也拾不回了。比如童年……汪涵不需要去重拾记忆,因为他的记忆就在手边。童年的那些事、那些人依旧完好无损地停留在他伸手就可触及的地方,等待着他某一时刻的回归。于是,在观众眼里的汪涵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焕发出孩子般的笑脸,或是倔强,或是顽皮,但不管哪种表情,汪涵是幸福的,每一个懂得并能够回归的人都是幸福的。在成熟之后还能如孩子般微笑,这还不足够让人羡慕吗?
有味不是奢华的挥霍,而是一种细细地把玩。浮生一世,太多的人在患得患失,为了得而舍弃,也因为舍弃而被生活所放弃、被人们所唾弃。有味的生活,并不需要太多奢华的享受,一碟香干、一个糍粑就足够品出一番人生苦短了。其实,大多数人活着并不知道为何而活着,只是毫无目的地在追寻,追寻老板开出的“空头支票”,追寻领导许诺的“鸡犬升天”,追寻……追寻着,便迷失掉了自己,再也找不到出口的方向。
有些选择,一旦走错了,便再也无法回头了。比如信仰……汪涵是懂得生活的人,也就在选择的时候多了一份睿智,总能剥开“无意识”的厚茧,舍弃掉虚华的东西,找到属于自己的物什,将生活把玩得滴流有趣。懂得生活的人是值得钦佩的,因为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本色,而且生活并不仰望“官位”与“金钱”。
有味,是在舍弃和选择之后的结果,如若不是聪明如汪涵,断是写不出如此色香味俱全的文章的。虽然,文章里的汪涵和作为写作者的汪涵并不是汪涵的全部,但在盛名之下还能持有如此雅俗共赏的生活理念,也是汪涵这个“烟火神仙”的可爱、可敬之处吧。
浮生若梦,梦里离不了人间烟火,但却需活出番仙风道骨来。其实,生活在身边,有味的事物也在身边,并不在别处。只要我们放慢节奏,懂得欣赏手头上的风景,自能活出一番赏心悦目来。